台灣鐵路已有百年歷史,代表台灣現代化的重大建設之一。以高雄市來說,鐵道設施的規畫與擴大,讓市區的發展更為加速,進入21世紀之後,鐵路地下化、捷運、輕軌以及高鐵圍繞城市中心而運轉,彷彿人體的大小動脈,將眾多的高雄人收納進來,載運前行,最後回到溫暖的家。從傳統跨越到現代 高捷R11高雄車站 隨著歲月移轉,日治時期興建的高雄車站再次面臨飽和狀態,為了解開交通癥結,政府推動史無前例的鐵路地下化及捷運工程,隨著兩大工程接近完工,共同建構的三鐵車站以全新及現代化的面貌,與高雄人見面。其中高捷R11高雄車站永久站,2018年9月5日正式啟用,高捷公司先在當天凌晨0點,播出R11臨時站閉站直播會,與民眾見證歷史,更有鐵道迷到場,搭乘0點28分到站的末班車,對長達10年的R11臨時站揮手告別,並祝賀剛完工的永久站生日快樂。 高雄捷運公司為讓民眾熟悉新路線,特別在「風雨走廊」出、入口都設置醒目的指引牌,更有專人協助引導,高捷表示,該站每天平均進出人次有3萬人次,是港都運輸量前3大的車站,啟用後交通秩序十分良好。 目前「風雨走廊」為暫定出入動線,出站時左轉搭乘客運,右轉搭乘市公車。不過,為配合台鐵地下化及後續工程,明年初該站的出入動線為再進行一波調整。 高捷R11永久站的月台,施設在地下四層,而地下二層及三層則開發為商業空間,面積廣達714坪。目前正進行招商,將規劃便利商店、美食街、咖啡輕食、烘焙、伴手禮及百貨零售業等各類據點進駐,讓進出的民眾有更好更舒運的轉運空間,尤其能讓民眾迅速到達下個目的地。 三塊厝舊車站的新風貌 高雄鐵路地下化、捷運以及經軌即將翻轉高雄人的生活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為「三塊厝」車站。該站原先是高雄車站的前身,早在1908年日本時代就設置「三塊厝驛」,為市區唯一最古老的日式木造車站,見證近百年高雄鐵道發展。 該站在1986年9月26日停用,卻即將在鐵路地下化重新展現新舊合一的風貌。三塊厝新站重新規劃設計,成為地下雙層、兩岸壁式月台的簡易站;出入口設計重現日式木造建築,呼應三塊厝舊站的古蹟,展現懷舊風格。 事實上,三塊厝新車站緊鄰著名的三鳳中街,為高雄鐵道文化記憶的出發點,鐵路地下化後,此站將成為連絡城市東、西兩方的園道,不但再次帶動三鳳中街的人潮,周邊更將施設綠地,讓老車站活化再利用,讓鐵道文化記憶重新被喚醒。大小交通動脈 從地下到地面的繽紛生活 如果說高雄車站是高雄多鐵建構的超級心臟,那麼高雄捷運就是其中重要的大動脈之一。高捷在1999年開始規劃興建紅線、橘線,並於2008年3月9日開始正式通車營運。紅線的橋頭火車站到世運站間則是為高架段;至於紅線的南岡山站、橘線的大寮站,可與其他邊區的小城市緊密連接。 另外一條迷你交通動脈為「輕軌」,為全國第一條輕軌路線,被列為高捷系統之一,並且規劃成環狀路線,讓高雄大眾運輸的交通網更為完善,輕軌全線規劃總共有37站,目前第一階段的C1(籬仔內)~C14(哈瑪星)已全線通車,民眾搭乘位於地面上的輕軌,可觀看到港都壯闊的海景以及城市風光,感受到大高雄的無窮魅力。 另一個更大規模的地下交通動脈為高雄鐵路地下化,未來北起左營區新左營車站南方,南達高雄市鳳山區大智陸橋前方,15.37公里的平面鐵路都將走入地下,讓地面空間有更大發揮的可能。 由高雄火車站轉化而成的捷運R11站,它彷彿是個時空之門,讓人回到過去,更可前進到未來。環繞城市的捷運則在地底下穿梭而行。輕軌又讓車廂從地底竄起,窺看多彩多姿的港都風景,最後人們可以坐著高鐵,以最快的高速前進到遠方。港都交通動脈的重新建構,讓高雄人迎向新世代的多鐵生活。
> 鳳山當舖 > 打開港都時空之門 高雄人繽紛的多鐵時代